Translate
LOADING
  • 本欄起名「蒙養之道」,一是來自《周易》蒙卦彖辭云:「蒙以養正,聖功也」。孩子在童蒙階段,天真瀾漫,潛能無限,由有教養的家長教師培養德行啟蒙,步向正道。    「蒙養」亦是因筆者師承教育家蒙特梭利。她認為成人(家長老師)要先預備好自己,更要準備好自由、有序、無發展障礙的環境,給予孩子正確的生命教育。她特別在身教、言教以外加上「境教」,即環境教育,將境教提升至另一 More
  • 「教育大同」會議早前結束, 討論「在家學」homeschooling 及其他「另類」教育法如蒙特梭利、瑞吉歐、華德福等,家長希望在多元化的香港社會,教育應有選擇。會議二百多人參加,反映好些港人對這方面的期盼。   目前「在家學」還先要過教育局一關,若政府不批准,家長不送孩子上學就犯法,大概要「公民抗命」才可「在家學」。除了法例規定,最多人關心的是上學好,「在家 More
  • 我們建議零至六歲孩子遠離電視、電腦及電子遊戲,但總有家長會問,不看電視,那看電視新聞公民教育可以嗎?   請先聽聽醫生的忠告。近日和女兒見學童保健醫生,她無近視或其他眼疾,醫生就問是否兩歲前無電子屏幕時間(美國兒科學會也如此建議,兩歲前無電視、電腦及遊戲機),六歲前每天最多半小時。當告知女兒六歲前差不多無屏幕時間,幼兒學校即本校也沒有以屏幕教學,醫生慨嘆我們是 More
  • 假期過後,後遺症湧現。父母症狀如下:頭痛、發熱、心煩、氣躁、失眠……。孩子則興奮莫名、 需高度刺激,終日要父母陪伴在側同睡一床、易哭、易鬧、睡不好、吃不好、急躁、散漫……。   香港人生活富裕,每逢長假期多外遊,不少零至六歲的孩子已周遊列國。出發前父母滿心歡喜,放下工作和孩子一同去開心,增廣見聞,通識教育由零歲開始。然而旅途一開始問題就來,三陪旅程展開:陪食陪 More
  • 孩子食飯途中離座,你會否擔憂孩子吃不飽而追着餵飯呢?或者給他看平板電腦撈飯呢?又或者索性放他上高腳椅用安全帶縛着他呢?孩子自出娘胎已有本能主動找奶吃,自己探索環境,為什麼成人不理會他已開始獨立呢?孩子能坐穩,我們即準備好矮枱矮椅,不用高腳椅,我們相信孩子能自由獨立地決定自己何時吃飽離開,接近一歲的孩子會知道,離座就代表已吃飽要收拾,學會在食飯與遊玩間選擇。   More
  • 一歲多的男孩和媽媽一齊來上課,不斷要貼着媽媽,要她一起玩。媽媽見班上其他年齡相若的小朋友上了幾堂,已四出探索並獨立工作,家長可坐在一旁,就嘗試退後幾步,但孩子大哭,媽媽感到很煩惱。媽媽說在家也是這樣,兒子一定要家長陪伴在旁,形影不離,上廁所也不行,趴在地上痛哭要跟着。  媽媽口中雖然訴說想孩子獨立,但就課堂所見,孩子一哭,媽媽第一時間回到他身邊,抱起他並安撫之。待孩子不哭,媽 More
  • 早前有一本親子雜誌,以小孩子不講理為主題,在社交網站招募孩子哭鬧相片,更要家長寫哭鬧原因,及公開姓名和年歲,活動又指愈沒道理,愈可愛惹笑等等。而經網上投票,受歡迎相片會刊登於雜誌,獲最多讚的家長會贏得相機。   作為一個教育人及前記者,感到很難過!親子雜誌怎可利用孩子,挑起家長刊登孩子相片及贏取獎品的慾望,以推廣和增加銷路?作為一本親子雜誌,不是應知所行止,貫 More
  • 獨立是成長的重要一步,自零歲剪斷臍帶開始,孩子邁向完全獨立之路,也同時建立親子互信的關係,融入群體。過分強調親子的,孩子會依賴;過分強調獨立的也有問題。如何讓幼兒獨立,端賴家長在分離和依附之間取得平衡。   曾經有個一歲多的幼兒來到我們的課室,不久媽媽已可坐在課室一旁甚至離開一會,孩子獨立工作。到兩歲他轉讀一間幼兒院,第一天上學,老師指示媽媽立即離開,以訓練孩 More
  • 以往香港生活環境,雖在資本主義霸權下,但大體是自由而法治,多元開放而有道德傳統共同價值,植根中華傳統而又面向國際。我孩提時代就是活在這獨特本土文化社會環境中。現今社會卻生病了,生活環境惡劣,生活不再是生活。社會政經環境急速轉變,政府及機構愈趨官僚,猖獗的物質主義和無度的新自由主義,少數人控制財富,資金急速轉移,經濟大起大落。   市民生活壓力大,終日營營役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