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兒要說廣府話】am730 邱振明
要寫這題目已很奇怪,幼兒一出世就吸收母語,全世界都是,無可置疑。
我校一直主要用廣府話教中文,社會通用語言自然而然形成,有深厚文化社會根基,用來教學最有效,一字一句馬上連繫到腦部的動作、認知、情感、社交等各個區域。即使母語不是廣府話,在港的幼兒也應學習當地語言,融入社會不要離地。不懂當地語言,語言上只是依附於小群體,不能植根於大社會環境,學習有所限制。
孩子為甚麼要「在地」?就像植物,首先生根,即使要移植,也必努力落地生根,吸天地之氣。人性也是一樣,人的發展需要定位點、安全感、歸屬感,融入當地社群, 才會好好溝通、探索、創造。從小是過客,一生是過客的機會很大,創造也缺少了社群基礎。
近十多年來,有一些土生土長的家長,從孩子襁褓之齡,就不說母語廣東話,只說英語及或普通話,甚至法文、德文、西班牙語。曾有中心以此招徠,幼兒每日學一種外語,結果一些孩子語言紊亂。也有的一、兩歲就要離開父母,送往外地讀書學外語,孩子三、四歲回港已不大融入社會。
反觀居港外國人卻努力融入社會,多少也學點廣府話,同香港人打成一片。不少大陸地方教育人,都鼓勵我們做好廣教中,傳承本地中華文化,同時兼收多元國際文化。蒙特梭利方法,一個環境中有兩至三個語言,就像在家中,自自然然就做到。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