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香港幼稚園落後大陸20年

27/10/2014

灼見名家專欄

本欄起名「蒙養之道」,一是來自《周易》蒙卦彖辭云:「蒙以養正,聖功也」。孩子在童蒙階段,天真瀾漫,潛能無限,由有教養的家長教師培養德行啟蒙,步向正道。

 

 「蒙養」亦是因筆者師承教育家蒙特梭利。她認為成人(家長老師)要先預備好自己,更要準備好自由、有序、無發展障礙的環境,給予孩子正確的生命教育。她特別在身教、言教以外加上「境教」,即環境教育,將境教提升至另一重要的層次,在合適的環境中養正,事半功倍。   

 

幼稚園環境惡劣  

 

但香港教育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便是環境惡劣。幼教方面,筆者接觸的大陸幾間著名師範學院教授就直指香港幼稚園環境落後大陸20年。百度百科更如此評價香港幼稚園: 「戶外活動場所幾乎沒有,許多大型遊樂設施和體育器械也是少得可憐,而水池、沙池、樹木和草地更是只有大型幼稚園才能看見。因此,兒童的戶外活動和體能鍛煉存在着明顯的不足。」   

 

日前《明報》報道,政府現在才考慮長遠將幼稚園搬至資助小學校舍,以減少幼稚園關閉的震盪。這是重要的一步,這麼多年來,政府任由地產霸權剝削香港幼兒的學校生活空間,希望在政府介入下得到解決,更希望政府是從孩子身心發展出發,而不是只為減少幼稚園關閉的震盪。  大陸幼稚園都有自己獨立的操場,政府《幼稚園工作規程》規定戶外活動時間全日不少於兩小時。香港教育局《學前教育辦學手冊》就戶外空間和時間卻從不提及。   

 

欠缺戶外活動空間   

 

筆者數十多年前就讀徒置區天台幼稚園,尚且有天台戶外空間,想不到現在大多數幼稚園連一丁點都沒有,即使收費昂貴的也多欠缺。目前幼稚園及中心座落公共屋邨、私人屋苑、商場、商業樓宇、社區中心、教會等,有些幼稚園竟在政府街市熟食中心樓上和地庫裏!房屋委員會屋邨的幼兒中心幼稚園都無戶外場地。班房亦是極為擠迫,蒙特梭利教室規定每個孩子最少40呎空間,香港幼稚園的孩子卻只有十數呎,再加上幼稚園課程緊迫,教師也少有帶孩子去公園。現在有些幼兒上全日班,或每天上兩間沒有戶外空間的幼稚園,又或放學後關在冷氣開放的補習社,每天半小時戶外時間也沒有。   

 

可幸我輩兒時毋須如此,放學後可跑遍所有徒置區的空地,每塊地都有足球場那麼大,天熱時更可在晚上搭帆布床露營,小學已跑遍山頭,活動空間豈是那小小的冷氣室內活動室可比?即使家窮也是大地任我行,行動、思想也自由。現在的幼稚園不再是幼兒的花園,而是擠迫的囚室。囚犯尚且有戶外活動空間,幼兒卻沒有。   

 

政府規劃和設計究竟有沒有考慮到用家即孩子的需要?是教育當局不理會或是不懂幼兒身心發展,還是只從公共財政角度看問題,而沒有從教育角度力爭?還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為何坐擁幾千億美元儲備的香港政府,可以對重要的幼兒教育環境毫無規劃?政府為中、小學預留用地起學校,為何幼兒教育就沒有,以致我們落後內地20年呢?   

 

心智受活動空間影響   

 

幼兒長期在室內冷氣空間活動對身體不好,易受風寒,體弱多病,體能遜色,變成「東亞病夫」。教育和醫學界也發現幼兒缺乏戶外活動,愈來愈多發展問題如感覺統合不足,即是未能有效獲取、處理、適應感覺訊息和作出反應。孩子在感覺與大腦和身體協調出現問題,影響到活動、生活和學習。幼兒心智也受活動空間小影響,視野狹窄,勇氣不足,解難能力差。再加上家住高樓大廈,長期處於狹小環境中,生活緊張,心理也不健康。   

 

孩子從少就要自由與環境互動,但如於發展關鍵時期,興趣和學習意欲遭妨礙而無法發展,就難以自然地克服環境,精神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孩子要喜愛環境和對環境產生興趣,才能克服一連串的環境阻難而獲致獨立能力,去征服環境甚至世界。還望政府和教育界為香港下一代設想,不要他們再困於狹隘環境而失卻征服世界的衝動,不要讓他們在地球村遭淘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