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兒童必須學習主動安全進食

05/03/2019

thinkhk.com
img

【兒童必須學習主動安全進食】思考香港傳媒 邱振明

兒童進食時鯁喉甚至死亡時有發生,希望不再有類似意外,家長就要留意:

1. 食東西時不專心,邊食邊玩,邊食邊談話,到處跑,就容易鯁親。嬰兒時開始,有些孩子食奶已不專心,如邊食邊睡,分心,餵母乳往往餵近一小時。

2. 孩子能坐時,也是食更多固體食物的時候,但又沒有建立好常規:例如坐下食夠才離開餐檯,吞了才講話,食時不說,說時不食。蒙特梭利孩子大約9個月左右就以正面方法建立這些常規,離開餐檯,後果就是須收起食物,要等到下一餐才有得食(一日五餐)。三歲以下無意識的孩子,當養成這些好習慣。

3. 常常見到一些孩子一路食,一路玩,一路跑,三件事一起出現,都會馬上提醒家長小心。有時甚至會見到一些孩子回到學校,咀裏仍含著在家早餐時的食物,真的嚇了一跳。

4. 香港節奏超速,成人非常急躁,食時狼吞虎嚥,小朋友不知不覺間也就學了,所以成人在孩子面前和家中,應步伐慢下來,用餐時氣氛平和,不要生氣。

5. 較年長有意識的孩子,家長可進一步提醒和討論如何專心進食,食物咀嚼得細對消化的好處,東西未吞時不說話。也可閱讀一些有關健康飲食習慣的書。

6. 引進的固體食物,大小軟硬長短不合孩子能力。食物需切至不會鯁到的大小,剛引入固體食物時要切粒,蔬菜切粒或切條煮熟至較軟。提子這類又圓又滑,大小又如喉嚨般大的就要小心(芋頭這類黏的也是)。

7. 多大多小會鯁到?可參考政府有關窒息的危險 choking hazard 的準則,也可參考市面上有一些窒息測試器 choke tester 知道大小。到孩子掌握咀嚼吞嚥得較好,可給較硬和較大的食物。

鯁喉意外雖時有發生,但家長小心之餘,切勿矯枉過正,否則解決一個問題,卻又衍生另一些問題。一歲左右的孩子,有一些牙齒,食固體是為主要,如把食物弄得太碎太軟,不符合兒童發展,無需咀嚼,吞嚥的能力也會發展遲緩,吞嚥能力弱,又反過來會令孩子更易鯁到。

孩子咀嚼不足,更會消化不良,還有影響口肌、舌頭、喉部、上下顎和牙齒的發展,繼而影響說話發音。咀嚼差的往往也不接受新食物,心理上就是不接受新事物,更有研究發現咀嚼不足影響記憶力和學習。咀嚼差也會影響口型面型,臉頰肌肉鬆鬆的,上下顎牙齒發育受影響。

急救在先進國家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家長和照顧孩子的人,包括外傭,都應馬上學習急救。聖約翰救傷隊或紅十字會等機構都有與辦相關實用課程,亦印製了急救手冊。

「被動安全」要留意,食物大小按孩子能力,弄至適合大小軟硬。「主動安全」更是必須,孩子要學會自己小心安全進食,身體亦隨著「主動安全」的練習,能力愈來愈高,面對新的挑戰也就愈來愈安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