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假期後遺症

15/08/2014

信報專欄

假期過後,後遺症湧現。父母症狀如下:頭痛、發熱、心煩、氣躁、失眠……。孩子則興奮莫名、 需高度刺激,終日要父母陪伴在側同睡一床、易哭、易鬧、睡不好、吃不好、急躁、散漫……。

 

香港人生活富裕,每逢長假期多外遊,不少零至六歲的孩子已周遊列國。出發前父母滿心歡喜,放下工作和孩子一同去開心,增廣見聞,通識教育由零歲開始。然而旅途一開始問題就來,三陪旅程展開:陪食陪睡陪玩,父母照顧一切,在新環境中,照顧得比在家時更徹底,父母子女互相成為玩伴。

 

趕上旅遊巴到達景點,遊人擠得水洩不通,大家走馬看花,務求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滿足眼睛,景物在孩子眼前閃過,和閃卡沒有兩樣,孩子只看表面,不必專注深深感受。歷史?文化?管他的,拍個照留個回憶做紀錄就夠了,更可極速放上社交網,和朋友一同消費親子旅遊呢。孩子感受到社交網的厲害,遠在香港親友給個讚啊,孩子覺得熟悉好玩,同時也更依賴社交網。

 

有些孩子累得睡着,錯過下車伸展機會,長時間在車上連基本自由也失去,就開始哭鬧,家長只有千方百計逗他陪玩。家長累了也就交孩子給「電子保母」——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出場;又或者途中不斷餵以零食解長途車之悶。環境、習慣劇變,孩子感覺不安全,孩子也只有以父母為安全水泡,或依賴物欲麻醉自己,其實有時成人又何嘗不是?

 

好不容易到了午飯時間,滿枱地道食物,小孩一方面感受到成人以最短時間放縱食欲,另一方面卻承受不了這改變,鬧着不肯吃新食物,父母惟有哄他餵他。再來幾小時長程車,到達下一景點,步行兩個小時,孩子累了,父母唯有抱足全程。到了購物點,有些父母又示範了如何放縱物欲,在最短時間內買心頭好面不改容。

 

破壞只需一瞬間

 

晚飯過後回到四五星酒店酒店洗澡已十時許,大家累得不得了,倒頭便睡,甜蜜地同睡在一張床,但沒多久充滿動能的孩子卻整晚在床上無意識滾動,父母無一覺好睡。

 

日常作息秩序完全亂作一團,如孩子是二至四歲,正值蒙特梭利講的秩序感高峰期,環境人物日常規律突變,反應必定激烈,成人又判斷他不講理,勞累的父母眾目睽睽下也沉不住氣打罵孩子。

 

自由行或者沒有旅行團那麼緊迫,其實也只是自由一點的景點旅遊。也有旅遊目的是去XX樂園,以求最短時間內擁有所有超級官能刺激,孩子日後生活少點刺激都不行。

 

父母原本想一家開開心心,增廣見聞。父母卻不自覺地示範了港人精明消費的價值觀。我們也活生生示範如何適應“work hard, play hard”的文化,努力工作賺錢,盡情遊玩放縱,生活割裂。孩子也體驗比平時更即食的文化,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多不同消費體驗。蒙特梭利則認為孩子應在一個自由有序的生活中自然成長,工作就是遊戲,遊戲就是工作,這樣才會形成完整的人格,建立需長時間,破壞則只需一瞬間。惟願家長不要令孩子在旅途中與外地人的交往,只有一買一賣的消費經驗;事實上,與孩子去旅行,也可以在市集與外地人聊天;與其趕着去下一個景點,不如多留一點時間體味一地的風光和人情。

 

父母的期望泡湯,更意想不到原本在家獨立、 秩序、專注、平衡的孩子,幾日間變成另一人,家長可能要用上一星期甚至逾月時間協助孩子重建有序和獨立生活習慣。也有父母回家後經不起孩子哭鬧,只有繼續三陪。大家帶孩子旅行前宜三思如何安排和善後,讓孩子跟得上,看得真。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主席暨兒童無限學校校長

 

(刊於信報2014年8月15日 親子教育專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