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內心聲音vs鬥大聲

21/09/2018

am730專欄
img

【內心聲音vs鬥大聲】am730 邱振明

香港人和華人在公眾場所大聲講話,坐公共汽車高談闊論大聲講電話。我們在家也是,例如在廳中大嗌在房間的孩子:「食飯啦!睡覺啦!」孩子耳濡目染,回到學校也聲如洪鐘。而傳統學校上課時不許說話,一轉堂孩子就在教室大聲講話,放,小息時如仍困在課室當然更嘈吵。

 

在自由活動的蒙特梭利教室中卻頗安靜。教室是自由開放式,如果人人都大聲講話,會十分嘈吵,不能集中工作、遊戲和學習。所以教室有共同規則,以適當的聲音說話:inside voice 內心聲音或indoor voice室內聲音。每個人都有談話的自由,但也要學習如何不影響他人談話的自由,一個自由而自律的環境就如此形成。

 

每次交談,大家面對面,近距離就不必大聲。其他人在工作時,如有事找他,也不作聲以免打擾,只輕按肩膊示意。互相尊重,自然就安靜。

 

如果孩子大聲說話,我們會示範以內心聲音說話,或表示覺得很吵影響工作,又或反問他如其他人大聲說話,你能安心工作嗎?如此,孩子逐漸學會自律,養成好習慣,在室內自動輕聲說話。經常在教室見到孩子在衝口大叫之際,停一停、想一想,行近一點才說話。他們也會學到在甚麼時候以甚麼聲音說話,對著群體說話時需要大聲等等。

 

而學習內心聲音前,更基本的是有用戶外聲音說話的機會。孩子無拘無束在戶外玩耍時,自然地發出歡笑聲,感覺感情在適當的時間地點表達出來!香港幼兒中心和幼稚園無戶外空間,從小就養成壞習慣在室內大聲,難怪香港人在室內也那麼吵,說來也是政府規劃之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