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翻译真的能代替双语学习吗?】am730 邱振明
有全国政协委员指翻译机已足以应付日常生活,认为学生不应浪费时间学习英语,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必修科地位,改学其他学科。
但多学一种语言岂止在生活应用。此君以为只须翻译另一种语言就可应用,忽略了语言乃认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更是人与世界沟通的桥樑,懂外语就能一併更深入吸收那种语言中的文化歷史,这是翻译机以至AI可提供的吗?即使AI也取代不了双语学习。
心理学研究指出,掌握超过一种语言,具备多种认知优势。在评估一个情况时,讲双语或更多语言的人,有更广阔认知范围供思考,认知更灵活。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也更有创造力和能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双语学生通常拥有较强语言学上所谓的「元语言意识」,能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规则,认知亦更精细和复杂。有研究显示他们可能在智商测验中得分更高。如依赖了翻译机或AI ,反而脑筋会转得较慢,思想较狭隘。
而包括Chomsky在内的众多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学习不同语言时都在使用脑袋中相同的机制,即是学习母语同时可以促进学习第二语言。很多教育学家亦认为小学教育开始就应该学习第二语言。
香港从幼稚园开始已学习两文三语,有些更在婴儿阶段吸收双语,一些多语言国家的孩子自少也如此。香港或多语言国家的孩子正正展现出上述的认知优势。香港和大陆不少父母都知道0至6岁是吸收语言的敏感期(是吸收,不是填鸭式灌输),莫说要等到小学。在双语教学上,教育界都一致,盼勿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