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稚园硬件落后大陆! 】思考香港 邱振明
教育局推出六间新屋邨幼稚园校舍供申请办学,可惜新校舍仍然无户外空间。人生于世先受着环境影响,学习环境恶劣,教育事倍功半。
大型游乐设施「少得可怜」
笔者接触的大陆几间着名师范大学教授,直指香港幼稚园硬件环境落后大陆多年。百度百科更如此评价香港幼稚园:「户外活动场所几乎没有,许多大型游乐设施和体育器械也是少得可怜,而水池、沙池、树木和草地更是只有大型幼稚园才能看见。因此,儿童的户外活动和体能锻炼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大陆幼稚园都有自己独立的操场,政府《幼稚园工作规程》规定户外活动时间全日不少于两小时,更不用跟西方先进国家相比,甚至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香港教育局《学前教育办学手册》就户外空间和活动时间却从不提及。(近期竟然有一些大陆地区学香港以楼价托经济之余,也学幼稚园无户外空间,真是好的不学,坏的就学。)
我们的社会富裕,却忽略基础的幼儿教育(最基础的是家长教育)。15年免费教育是好,但无触及基础问题:大部分幼稚园空间狭窄,政府规划的幼稚园也没有户外空间,遑论私人屋苑。
政府也任由地产霸权剥削香港幼儿的学校生活空间。要发挥孩子无限的潜能,先要扫除发展障碍,并在合适的环境中养正启蒙,事半功倍。香港儿童面对最大的障碍,和成人一样,在规划无原则和地产霸权下生活空间严重不足。
半小时户外时间也欠奉
笔者数十年前就读徒置区天台幼稚园,尚且有天台户外空间,想不到现在大多数幼稚园连一丁点都没有,即使收费昂贵的也多欠缺。目前幼稚园及中心座落公共屋邨、私人屋苑、商场、商业楼宇、社区中心、教会等,有些幼稚园竟在政府街市熟食中心楼上和地库下!房屋委员会屋邨的幼儿中心和幼稚园大部份都无户外场地。班房亦是极为挤迫,西方先进国家教室规定每个孩子最少40呎空间,香港幼稚园的孩子却只有10数呎,再加上幼稚园课程紧迫,教师也少有带孩子去公园。现在有些幼儿上全日班,或每天上两间没有户外空间的幼稚园,又或放学后关在冷气开放的补习社,每天连半小时户外时间也没有。
可幸我辈儿时毋须如此,放学后可跑遍所有徒置区的空地,每块地都有足球场那么大,天热时更可在晚上搭帆布床露营,小学已跑遍山头,活动空间岂是那小小的冷气室内活动室可比?即使家境清贫都可以大地任我行,行动、思想也自由。现在的幼稚园不再是幼儿的花园,而是挤迫的囚室。囚犯尚且有户外活动空间,幼儿却没有。
政府规划和设计究竟有没有考虑到用家,即未来主人翁的需要?是政府不理会或是不懂幼儿身心发展,还是只从公共财政角度看问题,而没有从教育角度力争?还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为何坐拥几千亿美元储备的香港政府,可以对重要的幼儿教育环境毫无规划?政府为大中小学校舍都预备了户外场地,为何幼儿教育就没有,以致我们硬件环境落后大陆多年呢?
欠户外活动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长期在室内冷气空间活动,易受风寒,体弱易病。缺乏户外活动,体能发展不足,变成「东亚病夫」。与动作息息相关的感觉、认知、情绪和社交发展也受到窒碍。教育和医学界也发现愈来愈多发展问题如感觉统合障碍,即是未能有效获取、处理、适应感觉讯息和作出反应和行动。孩子在感觉与大脑和身体协调出现问题,影响到活动、生活和学习。
幼儿心智也受活动空间小影响,视野狭窄,勇气不足,解难能力差。自小在挤迫的空间生活,再加上成人处处管控,孩子失去自主使用私人和公共空间的能力,久而久之逆来顺受,思想受到限制,世界观变得狭隘。
孩子从少就要自由与环境互动,在发展关键时期,兴趣和学习意欲遭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难以自然地适应环境,精神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孩子要喜爱环境和对环境产生兴趣,才能克服一连串的环境阻难而获致独立能力,去适应环境甚至世界。
还望政府和教育界为香港幼儿设想,不要他们再困于狭隘环境而限制视野,不要让他们在地球村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