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土地政策有考虑幼儿发展吗?】思考香港传媒 邱振明
明日政策包括土地,能否令教育好好发展?究竟明日大屿,会给孩子海阔天空自由探索闯高峰,或反而会令社会坠落、令人愚昧,基本视乎如何预备幼儿成长的土地,人生于世先受着环境影响,这是最基本的问题 。(屿:广东话可读成坠或愚)
现时政府规划的幼儿中心或幼稚园,都无户外空间,包括当局最近一期供申请办学的新屋邨幼稚园校舍。学习环境恶劣,教育事倍功半。政府制订土地政策或规划土地时,幼儿空间一直备受严重忽视。现在的幼儿中心和幼稚园,不再是幼儿的花园,而是挤迫的囚室。囚犯尚且有户外活动空间,幼儿却没有。
如果幼儿一家住在劏房就更凄惨。一位言语治疗师向笔者诉苦,她探望一个一家四口的劏房家庭,发现三岁的小女儿语言迟缓,更有一些自闭的徵状。原来父母从小就不让她哭,一哭就用尽方法安抚,抱呀、摇呀、餵奶呀,甚至打骂,以免吵着隔篱劏房的邻舍,又害怕业主不再租给他们。贫民窟外尚有空间可随处走动,但劏房中的幼儿却困在密室,而附近的社区设施也不足。
治疗师嘆息,孩子成长空间环境出现大问题,发展有问题的孩子愈来愈多,就算增加专业治疗师也来不及补救,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做不到。看看社会环境,就知为何香港自闭症比例全球最高。愈来愈多发展有问题的孩子,将来社会治疗成本高昂,这点政府不可不知。
另外,施政报告提到会分阶段提升婴幼儿照顾服务。政府似乎仍未跟上先进国家水平,婴幼儿不单要照顾,也要教育的。这里指的幼儿教育不是学术,而是从生活、游戏和工作中学做人。
希望刚于本年六月成立的儿童事务委员会,明白对婴幼儿不只是care,还有educate,合起来就是「教顾 」"educare",education的拉丁语源头。
照顾是照顾,不是看管,更要发展和学习(做人)。政府想增加并培训的社区保姆、邻里支援、或街坊义工,其实未达标! 即使幼儿工作员(或婴幼儿教师),笔者认为尚需培育以达至国际水平。
政府应更大力资助优质婴幼儿服务及家长教育,供婴幼儿和家长。笔者认为资助额可参考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如此婴幼儿教顾必蓬勃发展。从婴幼儿教顾开始的社会投资,本小利大,多项研究已论证。
但一时间要培训大量幼儿工作员(婴幼儿教师)和成立幼儿中心有困难,何不大力资助母亲在家教顾孩子,这是最理想的最自然的。产假增至14週乃德政,但仍需更大力资助。
社会应尊重婴幼儿-我们下一代的需要,让母亲当起照顾婴幼儿的天职。依附Attachment理论指出,婴幼儿有强烈需要建立与母亲的依附以健康成长,这些母婴生存需要社会都忽略。婴幼儿未能完全独立处理好食喝拉撒,就要跟妈妈(或首要照顾者)分开,由陌生人照顾这些重要的生理需求,处理得不好,孩子身心灵受损。从长远投资角度看,由母亲教顾婴幼儿也是本小利大的。
还望政府规划和设计应考虑最主要用家,亦应以幼儿身心发展,而非只从公共财政角度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