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爲繁體

勿将拜年变开年

13/02/2018

ohpama.com
img

【勿将拜年变开年】Ohpama 邱振明


拜年互相祝福:「新年进步、龙马精神」,不过也经常听到:「拜年要叫人!」、「不可以无礼貌,快叫人!」、「不用害伯叔叔姨姨,挥挥手啦。」训示对象包括一两岁的幼儿,原本拜年变成替小朋友「开年」(打骂孩子)。

 

有些孩子较内向,会退到父母后面,望着我这个陌生人,无论父母怎样提示和引导也不开口。其实父母在家已预告会去拜年,又綵排,但都无办法。父母怕人家以为孩子没家教,就开始威迫利诱孩子。

 

为打破僵局,我蹲下来,保持一点距离,笑着对孩子说:「你好,我是邱叔叔,你穿得好漂亮来跟我拜年啊。」

 

孩子继续望我。我说︰「又用你的大眼睛跟我打招唿。」孩子仍望着我,但脸孔不再绷紧。

 

接着我续说︰「我也用笑笑口、讲讲话和挥挥手跟你打个招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有些孩子会跟着自然地挥手,笑一笑;当再稍作引导,有些甚至会Hi Five或开口说祝福语。这样就避免了家长继续责骂孩子,成人随即互相祝福,继续喜气洋洋。

 

以上例子展示身教的重要。成人如何放下身段,先示范尊重,再耐心等待孩子回应,继而正面肯定孩子在成长阶段中的打招唿方式,巩固他正面的行为,逐渐在羣体中学习到礼仪。

 

我们也示范问好方式,逐渐引导孩子如何做。孩子自尊受到重视,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再加上成人悉心引导,假以时日孩子就会学懂。他会愈来愈有信心跟人打招唿,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同和鼓励。

 

千万不要众目睽睽下责骂、批评孩子的「退缩」行为,若是你被骂会怎样?你以为孩子就没有自尊吗?况且他只是未学会或未有机会学会成人礼仪。如果父母继续打骂,负面的语言进一步令孩子自觉「无能」,内向的孩子会更内向。父母以为在众人面前数落和批评孩子,就是所谓的「家教」,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不尊重孩子,不懂教孩子,是成人无家教。

 

幼儿自半岁左右开始有「陌生人焦虑」,我们不去正面协助他面对,轻忽以待,更强迫他亲近、拥抱和沟通,结果只会令他羞愧及害怕。

 

也切忌贴标籤,有时陌生人会不经意的说一句:「不打紧,孩子只是『怕丑』。」这句说话会深深印在语言爆发期中的幼儿。每次见到陌生人,脑中就盘旋着「怕丑」两字。我总会赶着在这两个字出现前替孩子解围,也提醒成人警觉一两句无心的说话对孩子的影响。

 

蒙特梭利老师观察了众多孩子,发现学习礼仪的敏感期在两岁半至六岁,孩子自发地在合适群体中学习,错过这敏感期则事倍功半。对更年幼的孩子我们要更有耐性正面引导,也要明白孩子有不同的气质,也有不同的发展步伐。

 

一个两岁幼儿,生性内向,父亲屡屡威迫、 利诱和用激将法,他还是不开口问好。老师用了近一年,先教育家长,再耐心引导孩子和等待他学习,最后孩子不单自发打招唿,还向比他年少的幼儿示范。为人父母和老师的,希望新的一年培育好这份对孩子的耐性和信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