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一本亲子杂志,以小孩子不讲理为主题,在社交网站招募孩子哭闹相片,更要家长写哭闹原因,及公开姓名和年岁,活动又指愈没道理,愈可爱惹笑等等。而经网上投票,受欢迎相片会刊登于杂志,获最多赞的家长会赢得相机。
作为一个教育人及前记者,感到很难过!亲子杂志怎可利用孩子,挑起家长刊登孩子相片及赢取奖品的慾望,以推广和增加销路?作为一本亲子杂志,不是应知所行止,贯彻教育理念,推动正面的亲子关系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撰写的「儿童报道的新闻道德规范」指:「报道不能让任何一名儿童再度蒙受侮辱;避免有机会使儿童招致报復危险的归类或描述──包括进一步的身、心伤害、长期虐待或遭受当地居民的歧视。」编辑设定标题,诱导家长负面地诠释孩子哭闹,还要在无远弗届社交网站集体审判这是无理行为,是侮辱孩子,是集体欺凌。这有道德吗?这尊重人吗?将之长期记录在刊物,更甚是永久留在网络资讯世界广泛流传(不断遭翻旧账、不认识孩子的人也可说三道四),是长期虐待。到孩子渐长大,看到父母自小公开指他不讲理并取笑之,会有何感觉?会否令他对父母和身边人的信任打折扣?应该深思。
稍为认识幼儿教育的,都应知孩子哭闹背后有很多原因。所有健康孩子都会哭。在孩子语言有限时,听得不完整,表述不完整,哭是他们其中一种语言,其中一种沟通方式。就是语言成熟了,哭既用来与人沟通,也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的途径。不容许孩子哭,或把孩子哭闹冠以「不讲理」的结论,即是表示成人不想沟通,不想听孩子的心声。
尝试让孩子哭
每个孩子哭闹都有原因,我们常常遇到以下的情况:一个两岁幼儿有一天突然不肯脱鞋入班(课室要求小朋友赤脚上课),还哭闹不止半句钟,后来了解原来是孩子上学途中睡着了,妈妈在他未醒时脱鞋袜,孩子醒来时发觉光着脚而嚎哭。
孩子为何哭?蒙特梭利发现一岁多到四岁的幼儿正值建立秩序的敏感时期,孩子突然发现鞋袜在不知情下不见了,孩子的秩序遭到扰乱。普遍四岁以上的孩子,自然不会因这些「小事」抓狂,但两岁幼儿因这些突如其来的转变而情绪波动,实属正常。试问究竟是孩子无理,还是成人不明「小孩心理」在先?抑或是成人所作所为,所设置的环境及规则,不符合孩子发展?
接触过不少华人家长,即使学歷多高,却视孩子哭闹为不容许的行为,即使几个月大的孩子哭,都痛打或喝止以惩罚警诫。哭闹确令人烦扰,成人常会反应激烈,想起自己儿时哭闹遭打骂和遗弃的感觉,并希望以最快捷方法停止,但每每事与愿违。有些家长则动不动以拥抱、食物、玩具等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分散孩子注意,而非协助孩子面对哭闹背后的问题,家长不坚持基本规则,这其实是纵容孩子哭闹,孩子又如何能自律?!
那该怎办?首先孩子有表达自己情感和与人沟通的权利,成人必须容许。我们成人都有过大哭一场解千愁的经验吧,为何又不让孩子哭呢?想想自己都曾用这种心理自癒方法,那你就更懂得支援孩子以此宣洩情绪并正面面对。
成人,接受这项挑战,尝试让孩子哭吧。我们也平静下来,示范如何处理情绪,了解孩子的哭声和语言,即使还未懂,也可问他:「你在哭啊,有什么事吗?……虽然我不明白,我希望我能帮到你」。随着你耐心聆听和正面沟通,必定更能和孩子互相了解和建立信任。陪伴孩子学会独立,克服情绪波涛,对双方都是一生受益的学习啊!
邱振明 _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发展学会主席暨儿童无限学校校长
(刊于信报2014年5月9日 亲子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