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phonics不應過早】
英國有研究顯示,自近年以phonics教學,學童閱讀水平是這一代人中最高的。近年phonics在香港也愈來愈流行,像很多幼教產品一樣,「市場」更將之提早用在孩子身上。近期就有人鼓吹教牙牙學語的嬰幼兒學phonics!提早用phonics來逐個字母學英語發音、並培養音素認知云云。
有教師或家長於是拿著字母卡,「吖吖吖」的教嬰兒發「a」,「爸爸爸」的教嬰兒「b」。母語是英語的母親會逐個音教嬰幼兒說話嗎?不會!有何種語言的母親會如此教?沒有!
0至6歲孩子學語言是吸收進去的,像海綿般整體吸收環境中自然而複雜的語言,主要從真人對話之中,一併吸收包括語音、語彙、文法、語義、語用的所有層面。孩子還會從吸收到有限的語言中再創造!一歲多已大致明白母語,兩歲左右口語語言爆發。
但如有意識地去教他聽講英文,孩子反而受限制了,上天給孩子的整體吸收力給壓制了。美其名為將來學phonics作預備,或學會發音更加準,卻不知過早教phonics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例如,以片面方式學語言,忽略整體性,學了發音,語言溝通能力卻不強。催谷,而不是讓孩子主動自發學習,人格發展也不整全。
蒙特梭利是最早使用phonics教英語寫和讀的教學法之一,以phonics作為分析工具,在孩子整全吸收並說流利英語後,大約在三、四歲「寫讀敏感期」開始學習字母的基本發音。孩子可把0至3歲習得的語言,以phonics將發音配上字母,就能拼出該字來表達,這是寫。閱讀時,以phonics發音分析來認字,這是讀。寫讀之前當然最重要是聽和講。過早用phonics逐字母來學發音(或認知音素)是本末倒置。萬物有序,實不應揠苖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