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爲繁體

孩子──被遗忘的公民

03/05/2019

img

【孩子──被遗忘的公民】灼见名家  传媒  刘咏思 

早几天推出了《动物福利法》在香港作公众谘询,建议残酷对待动物刑罚提升到囚禁9至10年。在引入「谨慎责任」条款,要求饲养者妥善照顾动物,否则会收到「改善通知书」,并研究永久取消违法者饲养动物的资格,预计法案最快明年提交立法会。现时香港的《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款》是1935年订立的,最近修订是在2006年改为最高罚款港币20万及监禁三年,被今天批评过时。

「动物」是因为可以动,需要动,是一以动来发展的生物物种。试想想如果动物不容许动,会有甚么后果。相信没人反对人亦属于动物,那如果没有一合理环境容许「人」作活动,那这些「人」会发展出甚么呢?「人」其实比动物更高一点层次,就是有着精神层次。人类发展不论肉体发展或精神发展,都需要「空间」。

饲养动物者大多是中产阶层,这些宠物有着相对合理的环境可以活动,而幸福地生存着,同时享受为着主人施与的爱而活着。我常想,不是自己亲生的宠物,没有血缘关系,饲养者有着的关爱,为牠们向政府争取合理福利或权益,更能致立法来保障。

没人关心幼儿发展

可惜,香港孩子并不如动物。今天的孩子住屋环境,就像被困在狭窄的四面墙里。在港閲报,地产版开开心心每天唱着楼房升值的「好消息」,似乎没有人去想想,孩子正受着这样的社会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发展」。经济有着发展,孩子失去发展。

社会环境影响着成人心态,成人心态影响着对待孩子行为,成人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孩子的发展亦影响着成人的心态,成人的心态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正直接影响着社会。这个互动循环令到我们处于逃不出的圈子里。

全球房地产价格最高的小城市──香港,其高大上的价格影响着小环境的生活。香港贫穷家庭的住房真的是小之又小,亦应该是世界之冠。这个「小」环境生活如何影响婴幼儿发展,没人关心。

早期人类的婴儿,表达自我不适感受会用哭啼。为何这时期的哭啼比起懂走路的孩子哭啼较多?是因为他们肌肉及皮肤较薄,比起成人皮粗肉厚灵敏得多,对于轻微变动已有着大反应。但,住在劏房或板间房的婴幼儿,可能晚上只能与成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如身旁的成人有些微的动作、棉被过热、受凉风吹、气味不同、轻轻杂声;又,因为胃脏细小,每次能盛载的食物不多,所以比起成人感到肚饿的次数多,亦用上哭啼来表达。但,住在细小房间家长害怕婴儿哭声吵醒邻居,在婴儿的嘴巴贴上封箱胶纸,免得邻居投诉。该孩子日后都不愿说话,现正接受言语治疗。

9-16个月的学步儿需要空间学习走路,双腿练习走路,犹如我们练习骑单车,需要的是大片空间。当掌握了骑单车的平衡技能,才可以做到躲避障碍物的技巧。香港家居面积不足400呎佔多数,学步儿能活动的空间不足,阻碍了孩子平衡发展。走路是直接影响了左右大脑平衡互通的能力,削弱了孩子基础认知能力发展。这种延迟孩子认知发展,会导致孩子难于理解身边的一切。因为孩子本能地专注自身的成长,就是因为这种动机,令他们不断争取发展的需要,去配合建构自身能力,待日后备用。如大脑发展,需要平衡能力,而走路就是练习平衡的工作。一般学步儿练习走路时间需要最少一年。所以,一般父母难以令学步儿坐下,这是孩子的天职,代表着一切正常。

环境影响孩子发展

可惜,香港住房的生活空间太狭窄、面积又太小,孩子难以获得合理环境发展。就是这样,出现了身心发展风险。不单身体的左右平衡能力差,常常倒地及常常碰撞障碍物而受伤,动作更难以协调。又,狭窄的空间,能放置正常生活所需的用品已经有难度,何况养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空间放置孩子的日用品,空间愈来愈不够用,更收窄了孩子活动范围。令孩子不能动手探索环境,双腿的活动亦受环境限制,整个身体的协调出现问题,形成感觉不能靠正常动作在大脑统合,而作出正常反应。这类孩子亦需要接受感统训练。如果得不到合理适时的帮助,更影响精神层次及行为发展倾向异常,如出现胆小自卑、混乱失序、任性粗暴、反叛对抗等状况。

由于环境的束缚,影响孩子发展。「环境育人」已是金科玉律的道理,没有提供正常的居住环境,孩子便缺少正常发展的机会。现提出两案例,只是沧海一粟,更有很多更严重的,令人伤心的案例,我不愿再提。受苦的不单是孩子、父母、家人,日后将会涉及社会。因为贫穷孩子佔香港孩子20%,这惊人的数字,绝对影响社会日后的发展。

社会是靠人民的品格及行为形成的。幼儿早期发展限制愈大,日后需要释放的更大。没想到,人类生命的早期发展,能直接及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日后的稳定发展。成人应当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配合儿童发展所需,协助未来人的发展,社会才得以正常、和谐。

记得约8年前,一地产商说可向我们供应场地建幼儿园。开心的我猜不到的是,他们所准备的是地库。我第一反应问:「有没有小学或中学会建在地库?为何幼儿园那么不被尊重要设在地库?」结果不欢而散。

成人常挂在嘴边的:「无条件教育孩子,无条件关爱孩子…….」都是空谈!柔弱的婴幼儿只需要合理的环境发展。他们没有别的苛求,他们没有开罪成人,没有亏欠成人。但,成人似乎都觉得「人」的发展是不重要的,这样不公平地对待幼小,孩子稚嫩的心灵及精神发展得不到成人的重视。

今天,香港的儿童及青少年已有51%患有情绪问题。前线教育工作者叫苦连天,尤其是幼儿工作者,有幼园10位老师,6位集体辞职。由于老师不及医师的社会地位高,一般人对关于还没有语言的婴幼事都漠不关心,除非出了命案。幼师说的都不被重视,日积月累,习以为常,只有哑忍。究竟社会上有什么角色,能有力地为幼儿争取正常的生活?父母?幼师?社工?儿科医生?治疗师?

100多年前蒙特梭利博士已说:「孩子是社会上被遗忘的公民。」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把动物与婴幼儿的保障看齐。期望有人草拟《婴幼生活福利法》并在香港作公众谘询,建议残酷对待婴幼发展刑罚提升到囚禁9至10年。更引入「谨慎责任」条款,要求环境提供者要妥善照顾婴幼,否则会收到「改善通知书」,并研究永久取消违法者带养婴幼的资格及设罚款及监禁。这是「残酷对待人类精神发展」,是集体虐儿,是重罪!但,传票上被告人一栏是谁?蒙特梭利博士亦说过:「成人是被告!」

多多得罪!我的责任是为孩子发声!请还小公民一个公道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