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爲繁體

共建校园从3岁开始

20/09/2018

ohpama.com
img

【共建校园从3岁开始】Ohpama传媒 邱振明

山竹过后满目苍夷,不少市民自发重建家园,青少年亦参与。很好的公民教育,然而香港人在这方面劳动的经验少,学校培育亦不多。现在全球天气异常,超级自然灾害机会大增,如从吸收能力超强的幼儿阶段开始,加强生命和生活教育,一生一世受用。

例如校园和花园建设(见comment的相片),可以都让3至6岁的孩子共同参与,寓服务于游戏和工作。今年暑期班开始,我们的孩子、老师和装修师傅,就一同策划和执行「美化花园」,准备好环境给自己和同学。3岁的孩子,体格大致发展好,又进入较意识的吸收学习实践阶段,做事愈来愈协调、有秩序、专注、独立,沟通能力也更强,能参与许多建设。

建设的第一步,是引导孩子先自由探索和观察环境,看看如何美化、有何增减。孩子喜欢留意微细的事物,有时他们会看到成人见不到的东西。「有蚯蚓在泥土钻来钻去,我们掘泥和放一间屋在这里,会否弄伤牠们,令牠们没有家园?」,「这棵植物好靓,为何那棵就枯枯黄黄?」……

跟着建设小组就开会讨论,开始时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引导孩子举手逐一轮流发言,如有不同意见,大家讨论或投票出决定。最后孩子和老师一起决定,增加攀登的设施、绳网、跷跷板、种植地方等等(我们的家长常常带孩子去不同的公园,他们是这方面专家了)。孩子把这些想法,一一用图画和模型,具体建构出来,也学会了全盘计划。

接着是执行实践,首要的当然是工作安全。孩子在路边见过工人维修,知道须戴头盔、穿保护衣等。除了被动安全,更需要主动安全,我们的孩子,早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例如煮食,已学会小心,做事有条理。他们又学会急救小常识 ,做任何事都考虑可能出现的状况。(见下图)

人与动物之别在于我们懂得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些工作徒手去做会有危险,也没有效率。我们的装修叶师傅介绍和示范各种工具,如大小铁剷、 木鎚、 铁鎚、螺丝批、油扫。每项建设需要那些工具,如何使用工具,一一学习。

大家都期待动手做的一天。师傅告诉孩子所有建设根基要稳固,示范后,让以水、沙、英泥混合成混凝土,再加铁丝纲舖路或建基座,凝固后坚固如磐石,孩子一一体验。又砌砖,为小木屋建根基。(见下图)

有棵大树枯萎了,需要斩去,就用来做木桩、凳子吧,小树枝就用来做创作吧,尊重大自然赐给我们之物。(见下图)

还有许多许多,旧了的地垫要换、更换沙池的海沙、用旧红酒木箱来种植……大家齐心合力,互相合作,分配岗位,各司其职。多少汗水、多少辛劳,换来一个涣然一新的花园和校园。(见下图)

他们就是社会的未来主人翁:做事观察全局、又注重细节、 知社群所需、互相合作、知行合一、有理有节、组织决断能力高、遇事处变不惊、意志坚定、刻苦耐劳,最重要的是人间互助互爱。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