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要防止虐儿,幼儿中心更须与时并进】思考香港 邱振明
童乐居虐儿案多人被捕,任何幼儿工作员/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向儿童施虐固然须加以谴责,机构监督管理不善亦应立即改进。虽然政府表示会调查,议员又提议加强立法以监管和教育公众,但幼儿中心质素欠佳以至出现重大事故,还有更基本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刻不容缓。
(一) 香港幼儿中心的师生比例远比国际水平差
港府目前规定, 0-3岁幼儿留宿中心的师生比例为1:8(2-3岁幼儿非留宿中心师比例更高达1:14)。不少幼儿中心每班人数多达24人。
国际专家则建议,0-3岁班师生比例应为1:3至1:6(1名曾受训成人照顾3至6个儿童),每班不多于6-12个幼儿及最少有2个曾受训成人。部份国家已设有符合此师生比例的幼儿中心,配合优质照顾和教育,成效显着。这些优质幼儿中心包括有孤儿院,孩子与在正常家庭成长的无异。
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必须得到如同至亲般的养育和关心,才能身心健康成长。试想想教师要身代母职,3人要同一时间照顾24个婴幼儿,换作是你能应付吗?在1:8甚至1:14的比例下,婴幼儿每每只能关在BB床,或在行动上诸多限制,缺乏在预备好环境中自由探索的时间空间,感觉、动作、语言、认知、情感、社交和人格等各方面发展也遇上障碍。
缺乏自由探索,得不到教师适当引导,自立、自理、自律、自学、自由结社等能力也难以培养,甚至相反可能会出现倚赖、懒惰、散漫、反叛等偏差行为。逐渐恶性循环形成,管得越严厉,就越多偏差行为,教师忙得不可开交,精神越来越紧张,一连串问题出现。如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儿童、或身心受创的儿童,师生比例更要1:1或1:2,现行制度根本处理不了。
三岁定八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 Heckman教授研究指出,投资于优质幼儿教育(0-5或6岁)比投资小学以上教育(5或6岁以上),个人和社会均获得更高的回报,包括在教育、健康、生产力、融入社会等各方面。当局十分值得重新分配资源,改善环境、师生比例、教师培训,发展优质幼儿教育。
(二) 机构文化及管理监督水平须改善
笔者曾访问观察世界各地的幼儿中心,有些教师的思维仍然保留着旧的一套:认为只需主要看护幼儿和管好秩序就可以,管不了就惩罚!虽然法例明确规定教师不可体罚,但有些教师心里还是认同体罚,有时不自觉地或自控不了便施以体罚。
教职员之间如缺乏沟通、反省、互相提点,逐渐习非成是。如机构未能正视这些恶习,没有对其批判、改正、甚至果断清除,其他教职员特别是新入行的很容易把恶习「传承」下去。
现在不少新入行教师不久就转行,原因包括环境欠佳、师生比例差、工作量难以负荷,现实和所学的相距甚远等等。教师经验不足当然对幼儿中心质素影响十分大。
教育机构应该形成一个学习团队,不断学习、改进、自己和机构一起成长,否则如何当孩子的榜样?
(三) 教师必须认识其使命
先进国家对教师要求甚高,例如国际蒙特梭利教师培训,必须受严格教顾和养育孩子的培训, 0-3岁或3-6岁教师分别须上课210或360小时,并实习一整年540小时。做到德才兼备。
教师有着神圣的使命,与孩子一起追求真、善 、美,绝对不只是一份工作。做人之患,不如另谋高就。想当教师首先问问自己:
* 喜欢春风化雨吗?
* 爱护和关心孩子吗?
* 立志教育吗?
* 愿意破除社会偏见,重新认识孩子、尊重孩子、跟随孩子发展吗?
* 愿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室领导技巧吗?
* 愿意帮助孩子自己独立做到吗?
* 蒙特梭利特别着重和平教育,包括正向教养方法,教师本身要先学会和实践,以和平及正向的方法面对问题和处理负面情绪,你愿意修炼吗?
* 笔者指导成人学员时,要求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可以伤害孩子,行为或语言暴力都不可,言谈举止更要优雅,你愿意成为孩子的榜样吗?
见习教师在我校受训然后再实习一年,在师徒制下,一个教师带一个见习,最重要是学会了师道方可毕业。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绝对有能力如此提升教师质素。
新一年愿望,期盼尊重孩子、跟随儿童发展、真正的全蒙特梭利育婴园和托儿所在香港出现,这一大改进还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