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爲繁體

是教育法出了问题,不是「繁」「简」问题

11/05/2018

ohpama.com 灼见名家专栏
img

【是教育法出了问题,不是「繁」「简」问题】ohpama 邱振明

李辉教授在香港电台节目中谈到 「功课太多,因为繁体字笔划太多,所以幼稚园开始,4岁就开始操练写中文字,写得好辛苦,日日功课做两个钟,好多幼稚园都有」。

笔者认识李教授,间有交流,就此在这里探讨一下。李教授批评很多幼稚园功课太多和操练写字,十分对,但将操练的原因,说是「因为繁体字笔划太多」,「写得好辛苦」,还需论证。

笔者则认为是香港社会压力太大,制度上又多测验考试,令学校家长很紧张、看成绩,由上而下催谷学生,致使幼稚园操练写字。再加上教学方法不好,才令孩子很辛苦,而非因为正体字笔划多。即使用简体字,如教学法错误,又催谷孩子,也会令孩子很辛苦的。

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令孩子觉得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知识难易或抽象的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错误所致。如果教育法有效,从小开始吸收正体字,绝大部份孩子学习并无问题。这是蒙特梭利教室中的情况,也是香港以前不会催谷幼儿的年代的情况。

我校以蒙特梭利方法教中文,主要粤教中,以多种方法引起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孩子有足够的读写前的准备活动(pre-reading, pre-writing), 到读写阶段,以适当的教具,先具体后抽象学习,又用多种感觉吸收整个字词字句,或分析字的部份。 例如:文字演变拼图、砂纸字咭、拼字卡、将文字教具和正体字的香港环境连繫上(见图),用笔写字前已用了很多教具写字(拼字)。有了兴趣,再加上根基不知不觉间打稳了,幼儿轻而易举就吸收了正体字,正式执笔就行云流水,不会有觉得正体字难学的问题。是不需要如李教授建议的「明繁写简」。

简体字创字目的,其一是扫盲。以往是因为种种原因无书读,很多人文盲,现在除了落后地区,大部份小朋友都有书读,只要教学法对了,学甚么文字也没有问题。从小就吸收复杂(成人的角度看,幼儿不觉复杂)而文化根基深厚的文字,大脑连线多元和复杂,人也聪颖。至于孰正孰简,孰优孰劣,讨论已甚多,就不在此谈论。

李教授来港多年,广东话说得好,「撑广东话,又撑普通话」,这是很好的,融入香港社会,放眼世界。对于广东话,他形容是香港共同语言,需要保存、推广及标准化,有需要多些培养正确广东话,笔者亦同意。当然何谓标准,何谓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或由权力机构制定,尚待讨论。

最后,李教授表示,「教育本身是政治范畴,很多政权对教育好关心」,因教育是「改造下一代思想的工程」。要留意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引领追寻真善美(幼儿至成人不同层次);是传承以延续人类的文化;是传道以教化;教育界敬崇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说教育的意义是启发下一代创新。

教育不应是「改造下一代思想的工程」。如有政权是想以教育「改造下一代思想」,作为教育人应予以提醒,教育真义为何。更重要是教育人做好教育,拒绝不必要的干扰。


Tags: